中科至善 2024-09-09
近日,國家安全部通報了一起數據竊密案:2020年底,某國內信息科技公司非法采集我國鐵路敏感數據,并將向境外組織提供謀取利益。
某科技公司非法采集數據量就達500GB。
2020年底,某國內信息科技公司接到一項商業(yè)委托業(yè)務,某境外公司自稱其客戶從事鐵路運輸的技術支撐服務,為進入中國市場需要提前對中國鐵路網絡進行調研,所以委托境內公司采集中國鐵路信號數據,包括物聯網、蜂窩和鐵路移動通信專網信號等數據。經查,境外公司的長期客戶包括:境外間諜情報機關、境外國防軍事單位以及多個政府部門。
雖然該公司意識到境外公司別有用心,但在利益的驅使下,仍然選擇按照對方要求購買、安裝設備,在固定地點采集數據,甚至還到對方規(guī)定的其他城市及相應高鐵線路上,進行移動測試和數據采集,僅用一個月就非法采集的數據量達到了500GB。這些數據直接關系到鐵路的安全運營,被《數據安全法》等法律明令禁止采集。該公司采集的相關數據被國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門鑒定為情報,相關人員涉嫌為境外刺探、非法提供情報罪被依法采取強制措施。最終,涉案人員被判處有期徒刑并剝奪政治權利。該起案件是《數據安全法》實施以來,首例涉案數據被鑒定為情報的案件。
該事件就像一顆深水炸彈,不僅觸動了國家安全的敏感神經,也喚醒了公眾對數據保護的緊迫意識。
這500G數據中會蘊藏著我國政治、經濟、軍事、科技等核心領域的秘密,一旦泄露,后果不堪設想。它可能會讓我國在全球競爭中失去主動權,面臨前所未有的軍事與經濟雙重壓力。
這不僅僅是一場數據的戰(zhàn)爭,更是國家安全的保衛(wèi)戰(zhàn)。
國內企業(yè)應提高警惕,加強對重要的數據進行管理,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(fā)生。
各企業(yè)機構需加強漏洞的管理工作,采取多層次的防御措施,如訪問控制、數據加密、數據管控、防網絡釣魚等措施,同時與專業(yè)安全公司合作,提升網絡防御能力,以防止數據泄露和勒索攻擊。